close
Dark-Knight.jpg

  同樣是前傳性質的電影,《黑暗騎士》則訴說蝙蝠俠生命中最初的兩個宿敵─小丑和雙面人的誕生過程;故事藉著描述他們誕生的過程,跟著帶出他們對高譚市和蝙蝠俠所造成的根本影響。

  《黑暗騎士》是從小丑搶劫黑道銀行開始,這個開頭給了觀眾極大的震撼:怎會有如此膽大的人,用如此大剌剌的方式搶劫銀行,又近乎精準地把原本要分錢的人,在各自完成任務之餘,一一清除掉。故事的下一幕則轉到蝙蝠俠的開場,然而,蝙蝠俠這次不再帥氣豋場,相反的,在黑道眾人都害怕蝙蝠俠且有所準備時,另一批假扮蝙蝠俠的人以Kuso的方式比真身還快現身,並宣稱要執行蝙蝠俠的任務;得同時對付有備而來的罪犯和假扮自己的冒牌貨,便是蝙蝠俠當前所身處的窘境中,儘管最後仍獲得勝利,但這個勝利的背後透露的是敵人更加難纏,而布魯斯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和成本才能勉強取得勝利。

  從故事的進展,我們很快得知舊角色的當前發展(蕾秋、戈登),以及新角色的豋場(小丑、丹特);然而,重要的是,電影開頭的這兩個情節對比之下,成為整部電影的基調。一方面,蝙蝠俠有些忌妒丹特成為蕾秋的新男友,卻又佩服丹特擁有與眾不同的決心,願意改革與貫徹司法體制的運作;布魯斯便以韋恩企業贊助的名義,間接促成蝙蝠俠和丹特的合作。另方面,搶了黑道錢的小丑,大膽地找上他的「債主」們,並提出合作殺死蝙蝠俠的要求,眾黑道們各懷鬼胎,有的直接拒絕並揚言要殺死他,有的佯裝合作卻在無意間成為小丑的棋子。

  小丑不只是蝙蝠俠的宿敵,更是整部片的靈魂所在。一開始,小丑讓人以為是個想要征服並統治黑道,並設法殺死蝙蝠俠的野心家;可是,隨著劇情逐步緊展,我們發覺,小丑要的不是錢、不是名氣、不是勢力,他要的是徹底顛覆這個世界的秩序;在他看似瘋狂的言論背後,我們難以拆解這些言論的破綻,在他一系列看似精心設計的計畫,卻又是他口中所謂的「我沒有計畫,我所做的只是在日常生活的規律中引發小小的混亂」,這些看似微小的混亂便成為一系列顛覆整體秩序因子。如果只是引發小小的混亂,這些混亂還不至於顛覆整體的秩序;真正顛覆秩序的,是小丑在創造混亂時所傳達的意念和訊息:他那看似乖張的言論,正好指向每個人內心最恐懼且害怕的元素─死亡。他以他的死亡做賭注,將死亡放在賭桌上,展現一種毫不畏懼死亡的瘋狂,這反過來使眾人害怕他,因為他指向了眾人害怕放棄的事物。

  小丑以死亡的恐懼征服眾人,讓所有人臣服在這個恐懼之下,並隨之險入混亂。可是,這個死亡的恐懼卻未能征服兩個人─蝙蝠俠和丹特。他們比其他人更能面對死亡的恐懼,也因而更能堅持自己的正義理念。正是如此,這兩人更加引起小丑的注意,小丑想測試他們,想瞭解他們的極限究竟在哪,想知道他們有多大的能耐堅持他們的正義。最終,小丑發現了兩人最大的弱點:兩人的最愛─蕾秋。他們兩人皆可以放棄自己的生命而無懼死亡,卻沒辦法忍受愛人的死亡,甚至害怕最愛的逝去;因此,蕾秋的死亡被放在賭桌上衡量且測試著兩人對正義的堅持。

  這場試煉最終促成了丹特的崩潰,不但令丹特放棄他對正義的堅持、對司法體系的信任,使他轉而相信機率主宰之下的生死法則,這跟著使他成為蝙蝠俠的第二個宿敵。儘管蝙蝠俠看似通過了這場測試,令他得以繼續堅持他那「否定」和「不殺」的正義;可是,這是在他相信蕾秋深愛他的前提之下,我們永遠無法知道,當他知道蕾秋死前體會到自己深愛的人是丹特時,誰也無法確定蝙蝠俠是否將成為另一個放棄堅持的人。

  小丑不只拿這樣的死亡恐懼來威脅蝙蝠俠,他進一步質疑:「在大家眼中,你不過是個怪胎,就像我一樣!」這番質疑不僅挑悻蝙蝠俠堅持的信念,更要表達兩人說穿了不過是彼此鏡像的映照。這幅鏡像投射的是兩人分別對眾人所訴諸的恐懼:在蝙蝠俠那邊所傳達的恐懼,並不是以死亡威脅罪犯臣服於正義和秩序,若說在蝙蝠俠那邊有所謂的威脅死亡的恐懼,那只是假象,蝙蝠俠的「不殺」已暴露了這種恐懼不可能走向死亡,相反的,蝙蝠俠訴諸的恐懼,是假設性的死亡,是近乎管教式懲罰恐懼,他的目的最終是要恢復正義之名來保存生命,並讓生命活的更好,這也使得蝙蝠俠所訴諸的恐懼是一種近乎利維坦式的主權恐懼。

  相對於此,小丑所訴諸的恐懼,則是一種當下、立即的死亡恐懼。不只是自身即將陷入死亡威脅,他人也即將一同毀滅的恐懼,一種極端的無政府混亂狀態。這使得小丑訴諸的恐懼,更像是利維坦之前那種「所有人對抗所有人」的自然狀態的恐懼。

  自然狀態和主權狀態,這兩種恐懼的差異和關係,間接說明了小丑和蝙蝠俠近乎共生的關係:沒有小丑,就沒有蝙蝠俠;沒有蝙蝠俠,就沒有小丑。小丑召喚的是每個內心對於死亡的恐懼,蝙蝠俠則借用了這層對於死亡的恐懼,建立起他那黑暗騎士所要守護的秩序。我們也不免在黑暗騎士的慘勝結局裡,嗅到一種隱約要反映、甚至正當化美國之於恐怖主義的關係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chden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