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閱讀筆記 (5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The Reluctant Fundamentalist

  前陣子在家教時,無意間跟學生提起九一一事件,他的漠然反應激起我的好奇,我問他知不知道這件事,他說知道是兩棟樓被撞倒了;但年紀太小,以至於確切發生了什麼,以及事件的意義與後續影響,對他來說幾乎是空白且微不足道。這也才突然讓我驚覺,九一一事件對於我這輩和上一輩的人來說,影響力是多麼大且重要,不只是我去過紐約並在電視上「親身經歷」這事件,甚至,在事件之後讀了好幾位當代思想家的深入評論,更讓這事件所能延展的意義,不斷直接或間接作用在我的人生歷程上;相較於此,對這些還在國高中唸書,甚至年紀更小的小孩來說,這件事的不重要,就表達在他們面對「九一一」一詞時的毫無感覺。

ichden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Ring Finger

  繼《博士熱愛的算式》之後,我又讀了小川洋子的另一本書─《無名指的標本》。跟《博士熱愛的算式》的溫馨主題不太相同,《無名指的標本》是由兩篇短篇小說構成,這兩個短篇讀來都有種莫名的恐懼感襲上心頭。

ichden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Math Doctor

  大概是寫論文的關係,大多一直唸當代思潮,在不然總是那些跟家國大事、戰爭傷亡、戰後遺緒處理...相關的著作,這些作品要不是得絞盡腦汁唸懂,要不就是讀完心情低落。或許是想找些出口,也或許想尋找心境上的平衡,也就翻起《博士熱愛的算式》當作調劑身心的潤滑劑。

ichden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Lover's Dictionary

  據朋友A說,譯者在翻譯這本書的時候抱怨連連,抱怨的是郭小櫓的英文,譯者為了她那不知道如何翻譯的英文困擾了很久,最後還主動要求把英文原文和中文一併擺上去;相較於A對郭小櫓的不以為然,A叫我一定要看看譯者的另一部譯作─Zadie Smith的《簽名買賣人》,這個世紀大才女的英文才是不可不讀的佳作。A的評論表達了他對文學作品的區辨,也表達了他對好/壞英文的區辨。

ichden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Infinitely Demanding

  奎齊立(Simon Critchley)認為,哲學始於失望與匱乏(disappointment and lack),而非驚嘆(wonder)。這是現代哲學的特色,也是從康德開始,哲學得面對的處境。因此,始於失望與匱乏現代哲學,無法依賴上帝作為來源的哲學,必須面臨這個無意義,這個一切意義貶值的狀態。宗教上便因此產生虛無主義,這個虛無主義進一步產生維持內心平靜的被動虛無主義,以及創造意義的主動虛無主義。

ichden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