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kyo Tower

東京作為日本首都,不只擁有迪士尼、東京鐵塔、新幹線、高島屋百貨、三越百貨,和廣大、綿密且縱橫交錯的地鐵;它幾乎等同日本,是Hello Kitty、Sony、Panasonic、Hitachi、任天堂、日本少男少女漫畫、無印良品、UNIQLO、MOS、資生堂、KOSE…等東西和品牌的發源地;同時,它也是90年代眾多日劇劇情設定的背景城市。

所以,在我的印象中,小時候大家只要說到東京這座城市,就如同提到一個充滿夢幻、浪漫、細緻、先進、新潮、時髦與豐富的地方,彷彿那裡什麼都有,什麼都能滿足;它像是走在台灣城市的前端,引領台灣城市方向的模範。在那時候,要是有人說,他/她去過東京,眾人無不投以羨慕的眼光,好像此人有著什麼樣過人的見識和經歷。能夠去一趟東京,成為我小時後熱切的期待和希望。

然而,這樣的期待和希望,在我高中和大學時期,甚至是研究所的時候,突然消失了好長一段時間,我並不特別感到有什麼一定要去東京的理由和必要性。甚至,在我繼續讀著日漫、用著日系產品、吃著日式食物的同時,我懷疑自己在可以如此輕易獲得這些事物時,還需要什麼特別理由,得去東京一趟看看;尤其,在看到那些瘋狂的哈日粉絲,一窩瘋地奮力學著日文、學著日本青少年搞Cosplay、模仿日式風格經營各式服務業…當時的我,內心由然升起一股抗拒從眾的心態。如此一來,前往東京一窺究竟的動力,也就消失無蹤了,我也一直沒特別想過,會有任何機會前往東京。

結果沒想到,今年的我,居然因為ETS的關係,在短短四個月內,連續去了兩次東京。這兩次的東京之旅,讓我重拾了兒時那種對東京沒來由地為之著迷的印象,也重新思量了在台灣十分普及的哈日情結。

還記得踏上東京的第一天,搭乘由機場往東京市區的Skyliner車廂內,望著窗外的郊區景象,廣大原野上交錯覆蓋著農田,偶而延伸出幾條簡單且乾淨的道路,路邊坐落著幾間民房。這幅景象不斷給我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,好像我並不是第一次來到這個地方。可是,仔細摸摸想想,我是真真切切來到一個我從未到過的城市,怎會一直有著如此強烈的熟悉感呢?如果不是因為來自廣播和廣告上的日文,我或許會真的以為,我只是在台鐵或高鐵的車廂內,正在準備前往中南部的路途上。

直到列車抵達上野車站時,還沒機會出站去看看,就在站內轉乘地鐵,準備前往朋友介紹給我們的民宿。民宿位於地鐵日比谷線的三輪站,是間專門給國際背包客住的民宿,距離地鐵站約走路10-15分鐘的路程。當天初抵達三輪站,發覺站內居然沒有手扶梯,只能扛著行李一階一階往上爬。望著潮濕的地鐵地板,我內心猜想著外面該不會是下過雨?看著往來乘客手中接拿著綁好的雨傘,我以為外面就算下雨也應該已經停了。結果,一上地鐵出口才發現,外頭正下著好大的雨,我跟同行的閃光只好一手拿著行李、一手拿著雨傘和地圖,在雨天拖著行李,尋找著第一天晚上的住處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chden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